第(2/3)页 话已至此,夏华难以继续坚持,没办法,他又不能真的学高杰。 史德威缓和气氛道:“我看,我们可以先从别的方面着手,一步一步来嘛。” 夏华点了点头。 从宏观角度看北方的局势,顺军原本席卷陕西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等地,摧毁了明政府在这些地方的统治势力,但旋即又被清军击败,所以顺朝没时间在以上广大地区建立稳固的地方政权,地盘刚到手就丢了,随着顺军主力溃败逃往陕西,中原地区陷入了短暂的统治真空,满洲人以鲸吞虎噬之势大口大口地侵占着北方,但也因时间较短而尚未站稳脚跟, 在这个时候,南明军队发动北伐未尝不是一个战略选择, 然而,弘光帝等南明高层普遍得过且过,压根就没有这个决心和魄力,最重要的是他们也没那个实力。 夏华的下一步选择在扬州迎战清军,而不是趁机北上抢地盘,因为他有这个决心和魄力,但他在目前同样没那个实力,他的军队需要慢慢发育,做大事不能好高骛远,必须脚踏实地。 就不说扬州到北京有多远了,单说扬州到黄河边,就有千里之遥,夏华把他的部队带出扬州大本营,带到千里之外人生地不熟的山东、河南等地,跟送死没区别,必须承认,清军野战能力相当强劲,远超过明军,夏华现在跟清军打野战等同于以己之短击敌之长,他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,也没有强大的火器部队,用冷兵器步兵部队对战骑兵部队纯粹是脑子进水。 明军眼下想战胜清军、大规模地杀伤清军,守城、打有利于守军的城市攻防战才是上策。 另一方面,扬州地处长江北岸、大运河畔,是这时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,经济繁荣、物资丰富,不仅是南明政权在江北的重要屏障,也是清军南下的必经之地、必攻之城,若清军占领扬州,便能打开通往江南的门户,进而直捣南京,瓦解南明政权。 作为对比,中原地区的诸多城市都没有扬州这么大的战略意义,夏华带着他的部队跑到山东、河南等地占领几座城市,清军若强攻不下,大可主力绕道而行,留下偏师在城外围困就行了,到时候,夏华的部队将会陷入死局,出击,就是跑到野地上跟清军打野战,不出击,就等着被困死,还要坐视扬州被攻陷。 综上所述,夏华必须在扬州迎战清军,可以去扬州外延地域活动,但主战场注定在扬州,如果能在扬州之战中重创清军、守住城市加之磨炼了军队、骑兵部队和火器部队也逐渐完全成型,接下来发动北伐、野战清军、收复中原才算时机成熟。 “驾!驾!驾!...” 马蹄奔腾,百骑飞尘,夏华、史德威带着各自的亲卫随从绕着扬州府城展开着巡视检查。 扬州城是中国此时的第三大城,规模和占地面积都很大,主要分为新城、旧城两个城区,旧城建于宋元时,新城建于明嘉靖年间,位于旧城和运河间,旧城小,新城大,旧城的居民基本上是普通百姓,扬州的富商、士绅等大多住在新城,同时,新城也住了大量的普通百姓,两城之间有隔墙。 “新旧城区的城墙都要好好地修缮、扩建、加固,”夏华指着城垣说道,“以前的鞑虏只会骑射,长于野战,短于攻城,现在的他们已经升级了,拥有相当多的火器部队,还装备有重型火炮,攻城能力很强,时代已经变了,守城战法也要与时俱进,城墙必须在原基础上反复强化,否则防不住鞑虏的重炮。” 第(2/3)页